首页 / 汽车百科 / 正文
智己CEO刘涛的“宝藏车”,担不起上汽的高端梦(硬核推荐)

Time:2023年10月23日 Read:26 评论:0 作者:xingchen168

公司出品 | 探客出行作者 | 尹东坡编辑 | 蛋总文案 | 倩倩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提高名气的方式各种各样,比如可以借助精采的营销、前端的控制技术、优质的服务等等,但通过“口诛笔伐”卢瓦松或聊著消费者提高名气的,智己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智己”)可谓独这份。

12月5日,智己电动汽车亚太区CEO胡亚捷刊登了一条博客,对此前他被指“在高架路二环试乘试驾智己L7涉嫌违反交通规则”事后道歉。

这种温和的态度与谨慎的言词,与他在11月“泉州特斯拉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凌厉论调迥然不同11月17日,胡亚捷在博客上发文指责在泉州交通事故中Tesla方面的说词,使得其本人及智己电动汽车被推到舆论的众矢之的胡亚捷在昌明中斥责Tesla,“不可思议的守旧,甚至逼退了监控踏板探头的强烈需求,某国际品牌对人身安全的无视堪比”、“控制技术和数据不应该成为存在主义的共犯,高傲与高傲不会成就两个伟大的国际品牌”……。

在昌明最后,胡亚捷还特意加上了#泉州Tesla交通事故车第三方鉴定现场#的话题,指向性和炮火有型,但随后又秒删了该昌明不过,胡亚捷“口诛笔伐”Tesla事后还是很快引来了诸多网友的高度关注和议论一种看法认为,“胡亚捷是一位私底下,敢想敢说”“胡亚捷真是个狠人”;而不同的看法则指出,“两个国际品牌CEO居然给出那么不可思议的评论”“智己电动汽车CEO的做法很不专业”“智己电动汽车。

销量不好的原因大概找到了,两个CEO竟然蹭Tesla意外事故的关注度”事实上,胡亚捷无数次因刊登不太恰当的论调而引起外界对智己的高度关注3月30日,在智己L7线上媒体沟通会上,胡亚捷也曾刊登过“裂瓜论调”:“决定花40多万元购买燃油车的用户,我觉得他们是很无奈的,说得过分一点叫很凄惨的。

很奇怪年轻人为什么还沉浸于在BBA创建的传统价值观里”在胡亚捷看来,智己的脚踏实地之一就是“通过电动化把电动汽车业136年来由BBA代表的作法彻底摒弃”,因而其对智己L7信心十足在8月26日举办的成都国际电动汽车博览会上,胡亚捷丝毫不讳言对智己L7的赞赏,亲自为智己L7贴上了“宝物车”的条码,并且解释道:“宝物就是下两个网红、下两个网红的意思。

”胡亚捷拼命将公众的目光拉入智己身上,因其认为“作为宝物车的智己L7终有一天会成为网红”。然而从这份流传在网络上的雇员GBC文档来看,智己L7似乎还很难算是是“网红”。

根据该GBC文档,非官方单价为40.88多万元的智己L7-PRO里亚舒版,各种补贴之后的雇员买车价仅为29.8多万元;非官方单价为36.88多万元的智己L7-DYnamic里亚舒版,各种补贴之后的雇员买车价仅为27.2多万元,优惠幅度高达11.08多万元。

上汽集团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智己为高端豪华国际品牌,通过智己、上汽奥迪、凯迪拉克等新品上市,进一步补强在豪华国际品牌的产品阵营”但就目前而言,被寄予厚望的智己显然没能担得起补强豪华产品阵营的重任1、“一号工程”出师不利。

公开资料显示,智己电动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三方共同投资100亿元成立的高端智能纯电动电动汽车国际品牌,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而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的股权。

智己目前在售车型为纯电动轿车智己L7,该车型分为普通版和高性能版两个版本,价格区间为36.88万-57.88多万元,剑指高端市场。

(图 / 智己L7(智己官网))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被命名为“一号工程”,将其打造成“中国Tesla”,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任期内的重要任务但如何才能打造出“中国Tesla”?删繁就简后只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资金,二是控制技术。

对于定位高端市场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而言,研发投入必不可少,以号称“只做高端市场”的蔚来为例,其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4.88亿元、45.92亿元和39.11亿元,仅两年半时间就烧光了近110亿元。

加强资金储备已是箭在弦上8月1日,智己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投后估值近300亿元,由交银资本领投,上汽集团继续追加投资,同时还引入了工银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智己完成首轮市场化融资,一方面是吸纳资金用于研发,另一方面是引入多元化股东和更加科学的治理结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智己的竞争力、创新力和盈利能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电动汽车投资人士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解释相比起资金,控制技术更加关键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控制技术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若无以控制技术为根基的差异化壁垒,就很难脱颖而出一般而言,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的核心卖点一定是基于其独特的控制技术优势,比如Tesla的自动驾驶控制技术、小鹏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理想的增程电动2.0系统等等,然而智己却将核心卖点归纳为“驾控天花板”。

“驾控一直是电动汽车核心的价值之一,豪华国际品牌谈驾控,这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符合电动汽车核心价值的逻辑如果非要做两个类比,在智能电动的新世界,智己就是要做出极致动力驾控的德系车感觉”胡亚捷曾如是表示“其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驾控体验算不上是两个核心卖点。

”李明磊直言,“影响驾控体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悬架的材质和工艺、车辆转弯半径、底盘布局和调校、轮胎的胎宽和扁平比等等,只强调摒弃性的驾控体验,很难让消费者感知到具体的控制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大多数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扎堆的价格区间,驾控体验也并非首要考量。

”他认为,智己的综合实力并不弱,但两个难以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很容易导致开局遇冷低迷的交付量可以证明智己遭遇了出师不利的局面智己于6月18日正式交付之后,其在7月至10月的交付量分别为816辆、1007辆、1019辆和860辆。

相比之下,蔚来作为智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仅10月的交付量就达到了10059辆2021年,在智己正式向外界公布了“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L7之后,胡亚捷曾放出豪言:“我们在未来的很多年后再回顾今年,可能就是智能电动豪华车的逆袭元年,我们大概率相信在未来的增长曲线当中将会一骑绝尘。

”然而理想总是和现实背道而驰,就现阶段而言,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出师不利已是板上钉钉2、新能源国际品牌高端不顺肩负着上汽集团探索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重任,智己目前的表现难言成功上汽集团是中国体量最大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无论是交付量还是总市值,上汽集团均遥遥领先于一众竞争对手,但在转向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代的过程中,这艘巨轮却始终难以调转航向。

但市场和机会不会一直等待上汽集团转向2021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渗透率仅为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渗透率将超过50%。

当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时,高端市场势必会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的必争之地“通过布局高端市场,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利润,同时还可以重塑国际品牌形象,在高端燃油车国际品牌纷纷转型的空隙,谁能最先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表示以比亚迪为例,2022年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暴增350.26%至57.16亿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端车型的交付量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9月30日,比亚迪汉家族的累计交付量超过33万辆,平均单价超过25多万元。

事实上,上汽集团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布局早已展开2018年9月,上汽集团旗下“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荣威MARVEL X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26.88万-30.88多万元,对标TeslaModel 3,同样号称“中国Tesla”。

(图 / 荣威MARVEL X(荣威官网))这是上汽集团探索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试水之作,然而其交付量却十分“拉胯”,2020年,该车型的年交付量仅570辆,甚至不及TeslaModel 3的零头截至目前,2018款荣威MARVEL X的所有车型均已停售,意味着上汽集团首次探索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荣威MARVEL X是上汽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但惊喜换不回交付量,惨淡的市场表现说明上汽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李明磊坦言诚如所言,上汽集团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高端化之路任重道远。

2021年,上汽集团共销售了73.3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28.9%,位列中国第一名,但该成绩绝大多数是由宏光MINI EV、宝骏KiWi EV等车型贡献,其中宏光MINI EV独挑大梁,其交付量为42.6万辆。

宏光MINI EV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微型新能源车型,主打低端市场,价格区间为3.28万-9.99多万元2022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贡献了3.5亿元的净利润,占总净利润的比例仅为5.1%显然,现阶段上汽集团仍困于低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

而完善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布局、打造全面转型之后的新增长曲线,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已刻不容缓不过,上汽集团也意识到,定位高端市场的智己在短时间内难以担当重任,2021年10月,上汽乘用车旗下R国际品牌正式更名为“飞凡电动汽车”(以下简称“飞凡”)。

作为上汽集团的“重大战略创新项目”,飞凡主攻20万-40多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与智己共同承担突围任务。

(图/飞凡R7(飞凡官网))在荣威MARVEL X失利后,上汽集团亟需借助智己和飞凡重新出发,但无奈的是,智己至今没能构建起两个足够清晰的高端产品形象,飞凡虽然在11月的交付量达到了1501辆,可后续如何仍有待观察。

3、智己还有机会吗?“毫不夸张地说,智己是上汽集团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上的最后一搏,如果智己再度宣告失败,上汽集团不仅搭上了财力、精力和时间,同时也错过了全面转向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代的最佳窗口期”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表示。

智己还有突围的可能性吗?一位电动汽车产业人士曾向「探客出行」表示:“新能源电动汽车业下半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谁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异于竞争对手的控制技术优势与坚不可摧的销售渠道,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客观而言,智己的综合实力并不弱。

一方面,智己背靠上汽集团,能够直接共享其丰富且成熟的电动汽车制造经验,不仅可以保证成本控制,同时还可以缩短造车周期;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也能为智己在云计算、数据安全、AI、车联网等方面提供支持此外,在销售渠道上,除了自建直营体验中心之外,智己能借助上汽集团的逾千家经营商触达更多消费者;在。

充电基础设施上,智己也能直接享受到上汽集团搭建的充电网络不过,智己并不是唯一两个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目前,五大国有车企(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电动汽车)均已推出各自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民营车企吉利集团、比亚迪、长城电动汽车等也都携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加入战局,一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之战已经拉开帷幕。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12月1日,多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公布了11月的交付数据,其中广汽埃安为28765辆,AITO问界为8260辆,极氪为11011辆,岚图电动汽车为1508辆,而智己却始终未公布其11月交付数据。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正在加快市场化的步伐比如,极氪与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等五大生态合作伙伴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广汽埃安的A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为182.94亿元;岚图电动汽车在11月18日完成了近50亿元的A轮融资……。

“尽管智己也开启了市场化运作,但相比广汽埃安、极氪等耳熟能详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智己不仅入局较晚,而且国际品牌认知度也不高,加上上汽集团仍未在高端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形成规模,智己的突围之战将十分艰难”李明磊认为智己冲击高端市场,需要更多的准备和筹谋,特别是在传统车企卯足了劲儿打造新能源电动汽车国际品牌的当下,如何重新规划核心卖点、挖掘消费者真实需求以及形成独特的控制技术优势,或是智己打破现有僵局的关键。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留给智己成长和改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文中题图来自:智己官网。原文标题 : 智己CEO胡亚捷的“宝物车”,Lendelin上汽的高端梦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我们
个性时代百科(www.xuetanzhen.com)日常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及生活小妙招和各种经验技巧,四季生活健康知识,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健康饮食小常识等生活健康百科知识大全.一起学会科学饮食,更多家有妙招。
扫码关注
Copyright xuetanzhen.com 京ICP备12030178号